跳到主要內容區

副食品添加新觀念,您update了嗎?

發佈日期 : 2020-10-23

徐瑋婷營養師

「營養師~我聽說寶寶對魚類、雞蛋、堅果、牛奶這些食物很容易過敏,所以一歲以前我都沒有給寶寶嘗試,這樣會不會不營養?」
       在兒科門診經常上演家長諮詢副食品添加技巧與進展戲碼,多數家長都會擔心寶寶有過敏情況發生,在食物進展方面都會特別小心,但若翻轉一下,從寶寶的角度思考,會發現在食物變化不多的情況下,多數時候是很難引起寶寶進食的慾望和興趣,所以要如何讓寶寶在開始嘗試食物時,可以吃得健康又安心一直是家長頭痛的問題。

       隨著實證醫學的發展,過去10年之內許多的臨床觀察性研究有了顛覆傳統的結果出現,越來越多證據顯示,延遲給予高致敏性食物反而會讓寶寶更容易過敏。文獻已證實,早期開始嘗試花生(4~11個月)和雞蛋(4~6個月)可以預防後續對這兩個食物過敏的風險。換句話說,儘早介入潛在的食物過敏原能促進提高免疫耐受性。以前延遲給予高致敏食物預防過敏發生這種作法已不合時宜。故根據2019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和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建議,副食品添加新觀念如下:

  1. 嬰幼兒視發展情況最早從4個月,最遲於6個月起開始添加副食品。
  2. 介入高致敏食物(如雞蛋、海鮮、牛奶、花生、小麥等)的時間點不需刻意延後,建議從單種且少量開始嘗試,觀察2~3天,若無不適(腹瀉、嘔吐、皮疹等),可加量嘗試,或再加入新食材。
  3. 高致敏食物依據嬰幼兒發展供應合適的食物質地,質地由稀到稠,以天然食物為主,如乳品先嘗試無糖優格、花生用無糖花生醬料理、雞蛋用蒸蛋、全榖雜糧煮粥直接打成稀糊狀等。避免給塊狀,黏稠,顆粒狀的食物,預防嗆咳。
  4. 如果有過敏家族史、嚴重異位性皮膚炎或懷疑食物過敏之嬰幼兒,建議可先諮詢兒童專科醫師討論高致敏性食物的適當性,規劃個別化副食品添加進展。
  5. 未滿1歲嬰兒不再建議攝取果汁,建議以原形水果泥供應。1~3歲幼兒若要喝,建議挑選100%果汁且一天不超過120c.c.。容器建議用杯裝,不要放在奶瓶,避免蛀牙或增加體重。
  6.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副食品添加食物種類順序會對嬰幼兒有好處,但米類、蔬菜和水果因加工過程較少,較不易引起過敏,通常都會優先嘗試,再搭配蛋白質食物嘗試。
       提醒各位家長,寶寶主要營養來源主要還是來自母乳或配方奶,副食品初期只是添加補充,不是唯一的營養來源。也不要把食物放在奶瓶攝取,一來容易導致攝取過多,增加肥胖風險,二來也容易發生嗆咳。若能營造愉悅的進食環境,觀察進食情況症狀,不強迫,不太飢餓給,多數寶寶都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對食物攝取有正面影響。
(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,如有不適或疾病,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,以免貽誤病情,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。)
瀏覽數:
登入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