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碳飲食,從餐桌開始愛地球
♦鄭惠華 營養師
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,愛護地球不僅只是節約用水、節電、減少使用塑膠等,其實「吃東西」也能做環保,低碳飲食就是一種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。
什麼是低碳飲食?
低碳飲食指的是減少碳排放量的飲食,從食物的生產、加工、運輸到烹調,每個環節都會產生碳排放,所謂的碳排放指的就是產生溫室氣體的量,包括:二氧化碳、甲烷等,碳排放量的高低又跟食物種類有關,例如:牛是反芻動物,進食後食物會在腸道發酵產生甲烷,所以牛肉的碳排放量比雞肉或豬肉來得多,所以從食物的選擇開始,就能實踐低碳飲食,食物碳排放高低順序依序是:牛肉、羊肉最高,豬肉、蛋、魚類、家禽第二,豆類、穀物、蔬菜、水果等植物類食物最低,屬於低碳食物,所以可以多選擇攝取植物性的食物。
如何實踐低碳飲食呢?可以從下面幾點做起:
1. 選擇當季盛產的食材:台南4月正值地瓜、紅蘿蔔、番茄、牛蒡、西瓜盛產的季節,選擇當季農產品,不僅好吃,價格較便宜,農藥使用量也比較少喔!
2. 選擇在地食材:食物不僅在加工過程會產生碳排放,運輸過程也會,運輸距離愈遠,碳足跡愈長,所以選擇國產、在地生產的食物是減少碳足跡的最佳選擇,不只能做環保,而且也能幫助在地農民,一舉兩得。
3. 多攝取植物性食物:蔬菜、水果、雜糧、堅果、豆類的碳排放量較低,可以多攝取這類的食物,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及植化素,不僅可以促進排便、降低膽固醇,也具有抗氧化的功能;堅果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不只能降低膽固醇,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;豆類含有纖維及優質蛋白質,取代肉類也不怕營養不夠喔。
4. 簡單烹調:烹調時使用的能源(瓦斯、電)也會產生碳排放,選擇適當的鍋具,減少烹調時間,多蒸煮,少油炸,不只吃得健康也能減少碳排放。
5. 減少食物浪費:適量採買食材或點購餐點,吃多少,買多少,減少丟棄食物的情況,因為處理食物廢棄物,也會增加碳排放。
低碳飲食並不難,從選擇當季、在地、植物性食物開始,就能降低碳足跡,為地球盡一份心力。同時,低碳飲食也對健康有益,一舉數得。
世界地球日,你我共盡一份心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