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愛的「穀粒」– 認識全穀雜糧類

最後更新日期 : 2025-06-20

♦黃薇  營養師

       在營養諮詢門診,偶爾會遇到聽聞澱粉就花容失色,完全不敢吃澱粉食物的諮詢民眾,細問之下才發現,多數人仍有「吃飯會胖」、「要減重就是要戒澱粉」這一類的飲食迷思。       

       事實真是如此嗎?每日飲食指南當中的「全榖雜糧類」雖富含澱粉,但是含有豐富的營養素、礦物質與膳食纖維,建議三餐選擇全穀為主食,或至少有1/3未精製全穀雜糧,而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主食-米飯,含有哪些營養呢?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。

-稻米的七十二變
       以稻米而言,收成後的稻穀,經由脫殼會形成「糙米」,糙米含有麩皮、胚芽和胚乳,最外層的麩皮含有纖維、維生素B群、植化素和微量礦物質等,充滿豐富的營養素;接著輾去部分米糠層會得到「胚芽米」,顧名思義是含有胚芽與胚乳,胚芽可以提供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E、鐵、鎂、銅、鋅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;而再一次的輾米,只剩下胚乳,也就是「白米」,胚乳含有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,相較之下少了一些纖維、維生素與礦物質。

-吃全榖好處多
       正因全穀含有很高的營養價值,在國健署推行「我的餐盤」中建議大家「飯跟蔬菜一樣多」,全穀富含膳食纖維,可以增加飽足感,和精製榖物相比血糖波動較小,另外全穀當中所含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,可以增加腸道蠕動,減少便秘的發生,脫殼次數越少的全穀類(如:糙米、胚芽米),保留更多的維生素與礦物質,例如保留的鎂、鉀有助於血壓控制。

-全穀家族大集合
       每日飲食指南當中將全穀與雜糧合併為「全穀雜糧類」,除了上述提到的糙米、胚芽米,另外紫米、黑米、黎麥、燕麥、全麥、地瓜、南瓜、皇帝豆、菱角等也都同一家族的成員,想要營養均衡就應該全面的攝取各類營養素,該戒掉的不是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類,而是過度精製的麵包、糕點、炸薯條、洋芋片等。

-以下族群要注意
       對於糖尿病人、腎臟病人、腸胃道功能不佳者,全穀雜糧類的攝取份量、種類與烹調方式等建議向營養師諮詢並選擇適當的食物。

(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,如有不適或疾病,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,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效果。)
瀏覽數:
登入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