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預防做起:孩子的體重紅燈,不只是吃太多
♦廖依佳 營養師
近年來,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問題逐漸受到關注。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-109年的調查,台灣7-12歲、13-15歲及16-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過重或肥胖率分別為26.7%、30.6%及28.9%,平均每3位兒童及青少年中就有1位面臨體重過重的困擾。
許多家長總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,但研究指出,超過一半的肥胖兒童長大後仍會是肥胖,並更早出現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與脂肪肝等問題。肥胖也可能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、骨齡超前與性早熟等生理異常,甚至可能因體型焦慮與同儕壓力影響自信與社交發展。
體重過重主要因為熱量攝取超過消耗,現代兒少的生活型態常出現以下特徵:1.飲食精製化:隨手可得的高油高糖的食物如手搖飲、甜食、炸物等。2.活動量不足:課業壓力與3C產品的使用時間增加,使活動時間明顯減少。3.睡眠不足:睡眠過短會影響荷爾蒙分泌,導致食慾增加。4.家庭影響:如外食頻繁增加、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等。
體重控制的目標不在於「節食」或「快速變瘦」,而是建立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的生活型態。對仍在生長期的兒童與青少年而言,理想的做法是減少體脂、維持或緩慢減輕體重,並確保身高持續成長。若家長發現孩子體重短期內快速上升,建議諮詢兒科醫師或營養師,尋求專業評估與指導。
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可落實的健康策略:
-
聰明選擇食物-多選擇天然食材,如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雜糧類及優質蛋白質(豆魚蛋肉及乳品類),避免含糖飲料和高熱量零食與加工食品。
-
規律用餐、遠離螢幕-專心吃飯、放慢速度能減少無意識進食;每日螢幕時間建議少於2小時。
-
每天動一動-每日累積 6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如快走、球類運動、騎腳踏車等。
-
睡得夠也很重要-國小學童建議睡9–12小時,國高中生8–10小時。
-
家庭共同參與!父母是最好的榜樣,與其責備「你又吃太多」,不如陪孩子一起做出小改變,全家一起選擇健康食物、假日動起來,能提升執行力與持續性。
透過改善飲食、增加活動、充足睡眠與正向教育,讓孩子從小「吃得對、動得夠、睡得好」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,就是守護他一生健康的最佳起點。
(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,如有不適或疾病,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,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效果。)
